中國醫藥定制生產業務前景廣闊
我們認為,目前國際醫藥行業面臨著專利藥產品將大量過期、新藥開發產出投入比不斷惡化,政府導向和競爭不斷壓低藥價,仿制藥企業間競爭不斷加劇等多個不利因素。大型原研藥廠為了阻止利潤快速下滑將加大上游產業轉移的力度,仿制藥企業面對加劇的市場競爭將繼續轉移生產。而由于原研藥廠將更多的參與這次產業轉移,其采用的合作模式將更為穩定,利潤也將更有保證;中國的優秀企業將有望在這個大潮中憑借不斷優化的質量、環境和生產控制體系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大幅獲益。
原研藥廠壓力加大 生產轉移力度加大:從2006-2012年,預計超過900億美元的專利藥將失去專利保護,原研藥廠相應的產品收入將會由于仿制藥的競爭而大幅下滑;而新藥的開發成本不斷提高,審核條件更加苛刻,新藥難以及時成為原研藥廠的利潤支柱;同時美國和歐洲為了消減公共醫療支出,不斷降低藥價,鼓勵仿制藥企業挑戰專利。上述變化將導致原研藥廠利潤承受巨大壓力,削減成本成為重要應對舉措;第三方的市場調研結果也顯示,近幾年更多的原研藥廠愿意在亞洲開展CMO 業務。
仿制藥轉移業務將保持增長:仿制藥企業的生產轉移規模預計將繼續擴大:一方面由于大量專利藥過保護期后,專利藥的整體市場規模將明顯擴大,相應的原料外包生產規模也會擴大;另一方面,仿制藥企業的市場競爭也趨于激烈,為了維持利潤,仿制藥企業的也將繼續維持向低成本國家的生產轉移過程。
中國將成Big Pharma 的良好合作伙伴: 印度憑借精細化工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成本優勢一直是國際原料藥和仿制藥生產轉移的主要區域。但在原研藥廠加大轉移力度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中國將憑借其不斷改善的生產管理體系、廉價的基礎原材料供給、出色的技術消化能力和較小的競爭威脅性成為原研藥廠更為合適的合作伙伴。
定制生產模式適合目前國內企業的發展:雖然成為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研發型藥企是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大方向,但巨大的研發和營銷投入使很多企業望而卻步。而與國際原研藥廠的合作是一種持續穩定的經營模式,可以保證合作企業獲得較高利潤,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更可以有效地支持國內企業的研發投入,是一種高增長、長期受益的經營模式。
基于對行業趨勢的判斷,我們認為海正藥業、華海藥業在原料藥和制劑領域都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將受益于醫藥行業的轉移生產,同時公司的仿制藥儲備品種也有望借助專利藥保護過期的機遇開拓市場;江浙的一些中小企業也有望憑借出色的技術消化能力在與國際大型醫藥公司的合作中受益,建議積極關注;京新藥業目前尚未有參與產業轉移,我們將保持跟蹤。
風險因素:來自印度的競爭加劇,國內企業獲得訂單數目低于預期。